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
发布人:人事处管理员  发布时间:2023-12-26   动态浏览次数:3946

负责人:唐    赟, 电话:021-62451052, Emailytang234@ecust.edu.cn

联系人:李卫华, 电话:021-62450811, Emailwhli@ecust.edu.cn

   

   流动站所属药学院主页:http://pharmacy.ecust.edu.cn/


一、流动站简介

华东理工大学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依托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,于200911月获得批准设立,在20152020年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估中均获评良好。

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成立于20049月,由华东理工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共建。学院下设药物科学系、制药工程系、药学实验教学中心、药物化工所、GMP研究中心等部门,拥有上海市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、上海市新药设计重点实验室、上海市细胞代谢光遗传学技术前沿科学研究基地、制药工程与过程化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、国家工程教育实践中心、现代生物医药产业联合学院等国家或省部级平台,研究内容涵盖了化学药物、生物药物、天然药物、农药和制药工程五个领域。

本流动站所属药学学科20113月获得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,201111月获批建立上海市新药设计重点实验室,2012年入选上海高校一流学科(B类),2016年进入学校一流学科建设行列。2008年在教育部第二轮学科评估中,与山东大学、暨南大学并列全国第十;2016年参加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,进入B+行列(并列全国第12名),20171“药理学和毒理学”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%,为我校第五个进入ESI全球前1%的学科。20193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,名列全球201-250位间(国内第11位)。2022年参加教育部第第五轮学科评估,维持B+行列。本学科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,目前共有博士生导师40名,硕士生导师71名,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、国家级高层次人才6名,国家级青年人才8名,省部级人才25人。

流动站设有5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,包括药物化学生物学、药物设计与药物信息、药物化学、药理与药效评价、药物的绿色制备,各方向之间已形成紧密合作团队,开展创新药物发现研究和人才培养。其中药物化学生物学、药物设计与药物信息、药物化学方向为本学科特色方向,药理与药效评价为学科支撑方向。


二、二级学科研究方向

(一)药物化学生物学

该方向主要针对代谢相关疾病的病理靶标或信号通路,发展系列高选择性、高灵敏性小分子和大分子细胞代谢荧光探针,用于疾病的诊断,生物标志物和靶标的发现等;设计开发具有靶向选择性的新型近红外染料,实现对病灶组织的无损影像、光敏/光热治疗;设计开发光遗传学新技术,对细胞内代谢活动进行精密调控;基于细胞代谢建立筛选模型,从分子和细胞水平对化合物样品进行生物活性测试。

本方向合作导师:钱旭红院士、杨弋教授、朱维平教授、杨有军教授、徐玉芳教授、赵玉政教授、陈显军教授

(二)药物设计与药物信息

该方向主要构建数据库、开发计算方法,进行复杂疾病关联基因网络分析,靶标预测,药物分子设计及结构优化,体内ADMET性质预测,复杂生物分子体系的计算机模拟等。这是我校药学学科的特色方向。

本方向合作导师:唐赟教授、刘桂霞教授、李卫华教授、程家高教授

(三)药物化学

该方向主要采用分离提取和化学合成手段,获得高质量化合物样品,包括老药样品库、化学组分库建设;发展合成方法学,以获得全新骨架的化合物样品;发展通用性的可供突破专利结构的药物分子改造策略。

本方向合作导师:李剑教授、谢贺新教授、杨友教授、马磊教授、曾步兵教授、李浩教授

(四)药理与药效评价

该方向主要进行化合物生物活性筛选,并对活性化合物进行深入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前研究,包括作用靶标确证、特殊疾病模型构建、细胞及在体药理活性评价、药效、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评价、基因治疗。

本方向合作导师:黄瑾教授、王蕊教授、高峰教授、郑文云教授、张健特聘研究员

(五)药物的绿色制


主要针对代谢相关疾病的老药,以及上述研究中发现的候选药物,开展绿色合成和连续制造工艺研究,药物晶形和制剂研究,药物分析和中控研究等。

本方向学术带头人:宋恭华教授、任国宾教授、李忠教授、杨丙成教授


三、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

自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以来,至今已接收了50名博士进站进行科研工作。多名博士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、博新计划、上海市超级博士后、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等项目资助。本流动站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,为进站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。华东理工大学博士后管理部门为博士后提供博士后公寓和生活补贴。各课题组为工作出色的博士后提供优厚的奖励津贴,支持博士后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发明。

近五年来,本流动站科研人员承担了“重大新药创制”科技重大专项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教育部创新引智工程、国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,累计科研经费到款约4.5亿元。已在Nature子刊、Cell子刊、PNAS, J Am Chem Soc, Angew Chem Int Ed, J Med Chem等本领域国际顶级刊物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,共计申请专利440余项,获授权专利217项。已取得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、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、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为代表的27项获奖科研成果。在成果转让方面,近五年来有6项新药转让项目合同金额超过1000万元,其中3项合同金额超过1亿元。